什么是斗茶
茶友網(wǎng)首頁 個人中心
下載APP 下載APP
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

什么是斗茶

見茶 ,

你未見茶時,茶與汝心同歸于寂;你見茶時,則茶即汝心

見茶即見心

見茶、見己、見眾生



? ? ? 對于斗茶來說,可能大家有聽說過,但有真正見過的人比較少吧。一般情況下大家飲茶就是自己沖泡品飲,或者和別人一起沖泡品飲的吧。


? ? ? 斗茶,顧名思義,即比賽茶的優(yōu)劣,又名斗茗、茗戰(zhàn)。始于唐,盛于宋,是當(dāng)時任何一個階級都熱愛的一種雅玩,與“燒香、掛畫、插花”并稱為宋代的“四藝”。


? ? ? 斗茶是一種古代時期比較流行的休閑文化活動,最早是起源于福建的建州地區(qū)。在唐代時期人們將其稱為“茗戰(zhàn)”,到了宋代之后才將其取名為斗茶。在古時的斗茶中,等到新茶開始上市的時候,茶農(nóng)茶商們就會聚在一起,對新茶的優(yōu)劣進行一番品評排序。


? ? ? 參加斗茶的人,要各自獻出所藏名茶,輪流品嘗,以決勝負(fù)。比賽內(nèi)容包括茶葉的色相與芳香度、茶湯香醇度,茶具的優(yōu)劣、煮水火候的緩急等等。斗茶要經(jīng)過集體品評,以俱備上乘者為勝。


? ? ? 據(jù)宋、明人的文獻記載,斗茶一般包括以下三項內(nèi)容:斗茶品、行茶令、茶百戲。



「斗茶品」


? ? ? 斗茶品中的茶以“新”為貴,故每年清明節(jié)期間,新茶初出,適合參斗。而水以“活”為上。

?

? ? ? 一斗湯色,看茶湯色澤是否鮮白,純白者為勝,青白、灰白、黃白為負(fù)。茶湯純白,表明茶葉肥嫩、制作恰到好處;色偏青,說明蒸茶火候不足;色泛黃,說明采制不夠及時;色偏灰,說明蒸茶火候已過。


? ? ? 二斗水痕,水痕出現(xiàn)的早晚,是茶湯優(yōu)劣的依據(jù)。宋代擅飲團餅茶,調(diào)制時先將茶餅烤炙碾細(xì),加之點茶、點湯、擊拂都恰到好處,湯花就顯得勻細(xì),甚至可以緊咬盞沿,名曰“咬盞”?!耙ПK”時間越久,茶湯與盞相接處就不易出水痕,而水痕出現(xiàn)最晚的,則為勝者。


「行茶令」


? ? ? 酒有酒令,茶自然也有茶令。茶令,是宋代興盛斗茶的產(chǎn)物,而茶令的首創(chuàng)者當(dāng)推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。


? ? ? 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貧居青州專心治學(xué)時,每得一本好書即共同???、重新整理。在一次煮茶品茗時,她突發(fā)奇想了一種與酒令大相徑庭的茶令,即互考書經(jīng)典故,一問一答,說中者可飲茶以示慶賀。


? ? ? 納蘭容若曾在《浣溪沙》一詞中用過李清照行茶令的典故,曰:“被酒莫驚春睡里,賭書消得潑茶香。當(dāng)時只道是尋常?!?/span>



「茶百戲」


? ? ? 茶百戲是斗茶中最為高深的,由于年代久遠(yuǎn)也沒有傳承者,因此至今也未揭其奧妙所在。只在文獻里看到“別使妙訣,使湯紋水脈成象者,禽、獸、蟲、魚、花草之屬,纖巧如畫”,意思是茶湯在盞內(nèi)瞬間顯示出瑰麗多變的景象,若花鳥魚蟲、水墨圖畫,不禁讓人遐想萬千。

??

? ? ? 幾百年的光景逝去,宋代斗茶曾有的繁華盛況已飄散于輕揚的茶煙之中,那些古人握過的茶碾、爐上暖過的急須、唇邊沾過的茶盞,依然讓如今的茶文化愛好者如癡如醉。品茶無關(guān)于形式,更注重一種心境,可謂是“洗盡古今人不倦,別有一番賞茶情”。


? ? ? 斗茶勝負(fù)的決定標(biāo)準(zhǔn):一是湯色,二是湯花。湯色即茶水的顏色,標(biāo)準(zhǔn)是以純白為上,青白、灰白、黃白者則稍遜。湯花是指湯面泛起的泡沫。決定湯花的色澤與湯色密切相關(guān),因此湯花的色澤也以鮮白為上,再是湯花泛起后,水痕出現(xiàn)的早晚。早者為負(fù),晚者為勝。


? ? ? 斗茶的場所,一般多選在比較有規(guī)模的茶葉店。這些店大都分前后二進,前廳闊大,是店面;后廳狹小,兼有小廚房——便于煮茶。有些也兼有房間,老板家人也住在里頭。當(dāng)然,一些街坊、工友好此道者,幾個人小聚談到茶道,也有說斗就斗的。有些人家有較雅潔的內(nèi)室或花木扶疏的古舊庭院,或其家臨江、近湖的,便都是斗茶的好場所。


?

? ? ? 斗茶多選在清明節(jié)期間,因此時新茶初出,最適合參斗。斗茶的參加者都是飲茶愛好者自由組合,多的十幾人,少的五六人,斗茶時,還有不少看熱鬧的街坊鄰舍。如在茶店斗,則附近店鋪的老板或伙計都會輪流去湊熱鬧,特別是當(dāng)時在場欲購茶的顧客,更是一睹為快。


? ? ? 在現(xiàn)在的生活中,也有些會舉辦斗茶的比賽?,F(xiàn)在的斗茶比賽主要是為了給茶友們提供一個交流茶文化的平臺,在這樣的平臺中,茶友們不僅可以受到到茶香與茶文化,還能在交流中增加大家對于茶葉的辨別,儲存等方面的能力。


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,僅限交流學(xué)習(xí),轉(zhuǎn)載請注明。